欢迎来到随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北校区!返回主站
  • 北校区全景图
  • 北校-学习
  教师发展

 创设情境下的课堂导入实践
2023-01-07 14:06:36   来源:北校区    点击:

  创设情境下的课堂导入实践

                                      ——四年级语文组新课导入探究

  研究背景: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课堂导入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注意努力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整堂课“趣”味十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足,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如何恰到好处、精准高效地实施多样化导入,“把上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这一问题,语文组展开一系列思考和探索。

  一、创设探究情境:问题导入,大胆质疑

  课堂提问是贯切教学意图、进行信息反馈、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的设疑、解疑等互动交流,能够为引领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对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智力和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

  问题导入法,就是教师运用问答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固有认知结构和新课之间建立联系,产生学习动力。使用问题导入法时,师生平等交流,学生易于接受,也不需要提前准备额外的道具。因此,该方法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最为常见。

  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入为例,“你印象中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瞬间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对大老虎的认识——威猛、凶悍、可怕、森林之王……紧接着,“老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被认为‘窝囊’呢?”学生心中“凶猛”的老虎和课题中“窝囊”的老虎形成巨大的反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顺势揭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那只‘窝囊'的大老虎。”新课导入水到渠成。由此,导入问题的设置显得极为关键。如果问题设置不灵巧,就会让教师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

  猜读导入法,是通过破题质疑,引导学生大胆猜读,是新课导入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破题猜想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觉进入情境,大胆想象、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与作者深度交流。

  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导入为例,从童话故事入手,“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一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道:“不喜欢,童话都是骗小孩的。”同学们哄堂大笑,究其原因,同学们答道:“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超能力,特别厉害,非常神奇。”虽然学生们第一次回答与预想有所不同,却恰好抓住了童话故事这类文章的特点,“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五粒豆又有哪些超能力,又会有哪些神奇的经历?大家不妨先来猜猜看……”同学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新课顺势而为。

  

  二、创设交流情境:游戏导入,投其所好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游戏导入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引导,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体性,积极主动地理解新知识,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

  在《习作:记一次游戏》写作教学之前,老师将真实的游戏情境搬进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击鼓传花的游戏。在游戏前,先请学生说一说游戏规则,然后板书并齐读游戏规则:鼓声响起,“花”按照顺序依次传开;鼓声停止,拿到“花”的幸运儿上台完成纸条上的指定任务。游戏即将开始,老师当“鼓手”,宣布游戏即将开始,所有同学各就各位……然后稍有停顿,采访一下同学们的心情如何,并让大家在书本上写上自己的心情变化。游戏正式开始,每位同学依次传“花”,第一轮游戏结束,采访一个同学:在传花的过程中,“花”还没到你手里时,你的心情如何?当“花”传给别人后,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心情变化,每个人随着鼓声的起伏体验到不同的心情变化,或紧张、或激动、或遗憾……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切实的游戏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为后续的写作教学作了铺垫,在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其中,教师有针对性的采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心理活动的变化,无论是“幸运儿”的紧张,还是其他同学的期待,真情实感不言而喻,自然落笔生花。

  游戏导入也可采用猜谜语的方式,猜谜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导入形式。以《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为例。开课时,设置猜谜语环节,利用多媒体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通过预习,学生很快猜出谜底一爬山虎,进们引入新课。

 

  在运用游戏导入法时,教师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给予及时适当的指导。另一方面,游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之中。如果教师将游戏互动设为导入环节的主要部分,固然能有效地活跃班级气氛,但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游戏里,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着重注意游戏的设置,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游戏的知识性和启发性。

  三、创设形象情境:微课导入,动之以情

  运用微课导入,是指借助多媒体,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情境再现,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悟。“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动之以情,在潜移默化引领他们“渐入佳境”。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例,以微课导入,再现周恩来修身课上的视频,感受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铿锵有力的回答。与主人公产生共情,继而再读文本品析“中华不振”的点点滴滴,少年立志读书救国的宏愿掷地有声。

  

  本课的第二课时感受“中华不振之况”,搜集过去百年中华民族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图片形式导入新课。学生们的脸上渐渐写满了严肃,这种氛围很好地把学生内心情感带动,从朗读中感受到他们是用自己的全身心的情感体验去重新诠释课文。

  借助微课再现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化抽象的文字为生动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除上述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和情感讲述创设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以师心动生心,以师情激生情;创设生活实际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情境,这些源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学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纳的,这样不但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践能力,这也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的。



编辑:谢万芳

审核:张银中

图片:谢万芳

上传:熊川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节约用水,珍爱生命之源
下一篇:最后一页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建议:196838679@qq.com

举报:196838679@qq.com

  • Copyright © www.szsfls.com  鄂ICP备08006893号  
  • 网站维护:叶睿 / 15337333444   随州炎帝科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