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中心】春天里的随外
——记汉孟路校区项目化学习阶段成果汇报
沐春风鉴知往来
浴细雨润物无声
我们的班主任
聚焦项目,迎接挑战
研讨学习,助力共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面临如何创设动态的学习时空、多元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等问题,我校开始推进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为加强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提升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能力,2022年3月21日汉孟路校区全体班主任齐聚一堂,共同交流项目化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低段:一粒种子播种故事
活泼好奇、亲近自然是低段孩子的天性,在当下“眼不见青山,鼻不闻草香,脚不沾泥土”的成长环境里,他们少有机会与自然亲密接触。朱常红老师借项目化学习的契机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拥抱自然,和植物共同成长的机会。
班会课上,当朱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一粒种子孕育生命的神奇故事时,一颗探索自然奥秘的种子也开始在孩子们心中萌芽了。
朱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教室门前的花坛里种下了希望。每一天,他们都会拿着植物生长记录卡,兴致勃勃地围在各自的植物旁边,细数它又长了几片叶子、开了几朵花,争相计算几条花枝共有几片花瓣。
图4-7
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植物长得越来越茂盛,叶子越来越多了,花朵越来越艳了。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明丽的色彩,绘制了一个个美好有趣的植物绘本故事。
图8-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欣喜的发现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大小、颜色、形状、气味各不相同。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呢?叶子还有什么形状?花儿的香味是怎样产生的?种子里面藏着什么?诸多好奇的疑问带他们进入了自然探究的新世界。
图12、13
户外玩耍时,孩子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植物朋友,他们创设情境,扮演一颗勇于面对困难、克服障碍破土而出的小种子,用团身滚动、控制平衡、前滚翻等动作模拟种子破土,在运动中体验植物成长的乐趣。
图14、15
植物朋友真可爱呀!孩子们围绕自己喜欢的植物,收集相关词语、佳句和古诗,写观察日记,制作手抄报,将自己对植物的喜爱用语言、图文和音乐表达出来。
图16-21
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植物呢?朱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能为植物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可多啦,为植物浇水除杂,制作植物名片,设计保护植物的广告语……
每一种生命都各具特色,蕴藏无限可能,学习养护一粒种子,见证种子的变化,记录下种植的过程,再分享出来,是学习最可爱的模样!
中段:观察植物演绎故事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中段李秀林老师顺应季节和学生认知,结合校园自身的各项条件和情况,与学生确定了项目化学习的主题为“我和植物做朋友”。李老师打破学科壁垒、学习时空,重构课程形态,给学生带来一场体验式学习和一种跨学科的融合课程。
图22
语文课上老师以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切入点,以课本中“寻找春天”为初心,建立与此项目活动的关联。孩子们利用阅读时间了解自己喜欢的植物,包括植物的名称、形态结构、外观颜色、气味浓度等不同方面,以“我的植物朋友”为题写成作文,用文字记录植物的前世今生,抒发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图23-30
数学课上老师除了引导孩子们测量、计算植物的高度周长,用数字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还结合学校环境,将植物和生长方位联系起来,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带着亲身体验走进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图31-34
科学课上创建班级生态园和植物亲密接触。古人有云“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孩子们不但自己了解认识植物,也想让更多的同学们与植物“做朋友”,他们用二维码制作植物“身份证”,写清它们的名称,记录它们的特性,说明它们的养护方式,给植物朋友们挂上独一无二的名牌。
图35-37
美术课上用画笔绘出植物的婀娜多姿。
图38-42
多学科联动,让孩子们走入自然的课堂,去认识和感受生命、亲近和观察生命,探寻生命的真谛,探索科学的世界,在校园里留下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
七年级:浇花浇根育心故事
德育是帮助学生扣好第一颗扣子,打好人生品格的基础支撑。通过项目化理念的指导,对班级德育进行项目化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发挥德育工作的指导力,把握力,创造力。苏岑岑老师指出,基于核心问题:如何打造积极奋进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自主管理和赏罚分明、适当的放权和“偷懒”、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采取高帽加督促的教育方化,坚持育心为上,创建和谐向上的班风,让学校德育焕发生机,让德育回归育人本质,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图43
精彩的分享告一段落,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体会:项目化学习改变了师生的主次位置,强调学生才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是教育的大势所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要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断进取,不断进步。
图44-50
项目化学习开展至今,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愈发强烈,问题意识更为清晰,获取学习支架的能力得到强化。对于教师来说,开始探索课堂的多种可能性的同时,也给传统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思考。相信在今后的探索之路上,我们会以更专业的素养、更智慧的理念,为教育耕耘,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赋能!
三月已至,春意满枝
阳光满怀,紫藤花开
关注学生成长
解读教育密码
修炼自己,追寻光芒
简报人:邹贤玲
图片:黄玉洁
审核人:肖章琴刘琴梅